"2014年中国平板显示器的市占率将提升到18.6%,是世界唯一保持不断成长的地区,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TFT-LCD产能将占据世界第二位,其中最适合生产TV屏的8.5代线的产能将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院士欧阳钟灿对国内显示产业发展的概括。
业内人士认为,守着全球最大的彩电、手机、平板、PC等显示产品消耗行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彩电、PC、手机消费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社会、汽车消费国的巨大"内需",而面板行业只占全球一成多,是不正常的经济结构,亦是产业机遇所在。
就国内市场而言,产生"冠军尺寸线"的标准是价位下降到2000元以下。达到这个价位就会在包括一线城市到农村市场的广大需求空间内,符合最广大消费者的购买能力。2012年到2014年间,满足这一价位的产品从只有26和32英寸,发展到了32、39、40以及42等多个尺寸。这一变化至少拥有促使国内彩电市场消费的面板面积增长接近2-3成的能量。
符合以上预设规律的市场很多,例如PC显示器行业。如果OLED面板产能足够、成本显著降低,OLED产品依赖更为护眼的特性,则很可能形成针对传统液晶产品的换代高峰。而假设,OLED实现"理论中低于液晶同尺寸产品3成的成本",那么21:9比例的24-27英寸显示器就会大量出现——这也将消耗众多半导体面板产业的产能。
中国大陆中小尺寸的研发投入还是不足,创新能力还是比较弱,高端技术产品产能较小,特别是高端的LTPS氧化物,OLED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大陆高端显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国内急需解决LTPS技术的突破和产能突破的问题,只有通过国内厂家和整个行业的积极的努力,不断创新才能追赶并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继3D、4K之后,显示器高附加值的竞争核心已经明确,那就是扩大TFT-LCD的色彩表现。
国内面板产业结构性问题的第二个主要方面是:市场主体多、项目多,很多市场主体自身抗风险能力有限。就全球趋势而言,显示面板行业是在走向市场集中化的。拿日本同行来看,在前年成立的日本显示(JAPAN DISPLAY,简称JDI),统一了索尼、东芝、日立三家中小尺寸面板。今年,日本显示又与松下、索尼和日本官学基金合作设立JOLED公司,统一日本OLED产品开发项目。相比之下,随着更多新项目的上马,国内面板业的市场主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虽然国内液晶面板业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的困难和全球宏观经济下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业内人士大多数对国内面板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