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创新的尴尬

智能机的兴起:

  智能电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已经成为传统的“功能型”创新产品的杀手锏。比如此前出现的酷开卡拉OK电视、网络电视、流媒体电视、USB电视、时光平移电视等等产品都已经在市场销售中黯然失色。据中怡康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国内智能电视市场自2011年5月起开始实现快速增长,至2012年4月已取得整体电视销量中近30%的市场份额。在这12个月的时间了,智能电视实现了销量翻两番的增长。预计,截止今年底,一线电视品牌,国内市场智能电视销量将占到整体市场的50%左右。而二线电视品牌,智能电视的销量也在大量增加。

    智能电视非但没有提升彩电产业的创新价值,反而成为了持续进行差异化创新的瓶颈,成为促使彩电产品像PC产品那样日趋同质化的技术根源,成为了彩电产业日趋依赖于价格战的又一个“技术性”内因。

 

显示创新的“缺芯”瓶颈

3D的不温不火:

在功能型创新遭遇了“智能电视技术”,这个包罗万象的功能集大成者之后,彩电企业必须向“传统”的显示创新回归。在彩电显示创新上,“3D”技术依然是主角。依托于3D电视的时间或者偏振复用技术,2012年秋季还诞生了一种崭新的“双通道”电视技术。2012年彩电企业热衷在显示这个彩电的传统本质上进行创新的例子,还体现在超大尺寸电视产品的更大量出现;裸眼3D电视的上市;4K超高分辨率彩电产品的出现;以及“OLED”新型显示技术产品的出现上。不过,这些产品往往具有“型号少”、“价格高”、市场需求低,或者市场需求尚不明确、技术未完全成熟等特点,很难成为彩电产业创新市场的“主流和主体”。

    平板显示时代,显示性能方面的创新已经于彩电企业关系不大。在这方面,彩电企业做的就是搬运工和销售员的角色。能不能再显示性能上有所创新,不由彩电企业决定,而是由上游的面板企业决定。

即便是进入市场更早的3D电视,目前的普及程度也低于后来者“智能电视”。结合3D内容的匮乏,3D电视的实际利用度,更是不及智能和网络电视产品。而已4K、OLED、双通道为代表的其他创新产品,多数还仅仅处于市场“实验”阶段。短期内不具有担当起市场增长主体大任的能力。

无论液晶还是OLED,面板都是决定产品显示特色和性能的关键。面板更是占据彩电整机成本的7成以上。但是国内彩电产业大多数彩电企业却没有自己的面板技术和制造能力。面板长期依赖对外采购。这就使得,看似是彩电创新的大尺寸、裸眼3D、双通道、4K和OLED电视的出现,并不依赖于彩电企业,而是依赖于上游面板企业和面板技术的创新。
 

创新在“边缘”的危机

早期彩电创新空间大:

例如,本世纪初创维推出的“不闪的、健康的”逐行扫描CRT电视,虽然也依赖于逐行CRT显像管的支持,但是由于当时缺乏集成的标准化半导体信号处理技术,创维需要在信号处理方面自己设计整个系统。这使得创维逐行扫描电视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创维手里。而在2004年开始兴起的海尔流媒体电视,则是结合了MP3/MP4等便携媒体功能和平板数字电视技术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创新,海尔需要自己设计整合的应用方案,包括芯片选型、多种功能芯片的系统组合和控制,配套软件和解码支持技术的兼容与整合等。这些方面的核心技术至少使得其他品牌模仿出同类产品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的彩电产品创新,如果彩电企业需要4K产品,那么最核心的就是购买4K产品面板,以及支持这种更高分辨率信号处理的IC芯片。而设计一台崭新的智能电视,彩电企业则可以采用安卓操作系统、ARM架构的cpu——cpu厂家还会提供“公版”的完整的系统整体设计解决方案。这样组合出来的一台高品质智能电视的技术含量,比一台山寨手机“高不出”多少。
面对彩电产业中,整机企业“创新”地位的边缘化,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彩电企业继续“大做”彩电功能,在功能方面体现自己产品的差异。但是,这种思路在实际的实践中却不可行。在智能平台下的彩电新功能,往往就是智能系统下的一个软件和对应的数据内容而已。软件设计本身不是彩电企业的强项,彩电企业更没有数据内容的支持和积累。智能时代,在应用开发上彩电企业更依赖于专业企业、网络公司,这已经是行业的共识。
 

平台时代“运营角色”的迷茫

优势:品牌软资产

大多数国内品牌彩电企业不研发制造IC、OS、CPU、面板,彩电代工企业同样不研发制造IC、OS、CPU、面板。然而,品牌彩电企业和代工企业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品牌彩电企业除了“组装”之外,还拥有强大的“品牌软资产”。消费者为什么购买品牌彩电产品?为什么代工企业的产品最终还是要贴上品牌才能真正在市场上销售呢?那是因为品牌本身意味着其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承诺,意味着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这是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即便在入门门槛已经很低的智能平板时代,产品的品质依然会参差不齐。作为购买行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保障买到好产品的最简洁和可靠的方式,就是依赖一个品牌长期积淀下来的市场印象。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品牌彩电企业除了可以依赖的“品牌价值”这个软资产继续做自己的销量霸主外,还可以凭借智能电视用户群的优势,以及在用户中的良好口碑,成为智能电视专业应用产品、软件和内容的销售商——这就是苹果成功的智能手机应用商城模式。

一、彩电企业,尤其是品牌企业的业务范围全面突破硬件的制造和销售,成为软件代理销售商、综合应用服务商,以及消费者的智能应用系统维护服务商;

二、彩电企业的创新重点从传统的硬件、功能、画质等方面,转向系统应用、运营和企业生态创新——彩电企业创新的方式、方面、方向、方法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的运营角色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
彩电企业角色的转变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外部条件的支持:是否吸引了足够多的内容合作伙伴。一个品牌彩电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智能应用合作伙伴的关键不仅在于具体的利益合作方式,更在于这个品牌彩电企业拥有的强大的智能电视潜在用户群。只有那些市场份额足够大、销量足够多的彩电品牌才能组织起来像样的智能生态链。
 

在一直强调产品创新的品牌彩电市场,终于迎来了一个使得自己的终端产品创新价值边缘化的,叫做“智能平板”彩电的新时代。在这个是时代,技术革新的力量被分配到了其他的上游产业,终端彩电品牌面临角色转型、行业洗牌和市场重组的多重可能。在日益加剧的历史性变革面前彩电企业必须谨慎的思考,什么才是创新力边缘化时代的危机和机遇,并作出与以往不同的崭新的战略决策。

 
相关阅读:
拥抱智能时代:彩电业面临新格局

   上半年传统彩电企业“智能”业务的大举前进:据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智能电视的渗透率,直到2011年国庆才正式突破10%(一成的市场占有率用了一年的时间);但是在2011年12月这一数字达到15%,在2012年五一大举突破20%,达到23%;预计到2012上半年结束智能电视最终的消费占比可达30%,国内一线品牌全年目标都已经上调至50%以上[详细]

顶住臭鸡蛋和石头的冲刺

   以国内智能彩电品牌第一的海信为例,2011年依托云电视实现了彩电业务106%的净利润增长,净利润达到16亿元。研究数据表明,彩电贴上智能电视标签之后,平均利润从此前的不到3%,一下子跃升到10%以上。智能电视是彩电企业的奶牛。更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扣除智能电视的利润贡献,2011年很多彩电企业都会亏损。面对智能电视的迅猛发展,“谩骂之声”并不少见。  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坦承,创维智能电视的接入率只有30%左右,“绝大部分用户买回去还是看传统的电视节目”。[详细]

向左还是向右:智能电视路在何方

奥维咨询月度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国内智能电视销量为40.7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51.9%,环比增长97.2%,2012年4月整体智能电视销量渗透率已达28.2%。——这与此前预测的2012年第四季度达到30%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相差无几。

    与智能电视的高速普及相比,智能电视的真实应用情况却绝不容乐观:海信集团(微博)董事长周厚健在今年两会期间曾透露智能电视的接入率只有40%(业内认为这已经是很乐观的数字)。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有关人士的统计数据更低:“真正的互联网电视活跃用户(平均每天开机1小时以上)的比例不到10%。”[详细]

TV还是PC?智能电视在“囧途”

    自2011年,首款智能电视登场以来,仅仅一年的时间,智能电视就已经获得了一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2012年,最理想的期望目标是,每卖出三台电视,就有一台拥有智能功能。

    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三星更是将智能电视作为2012年的全球试听市场的核心概念运作,并期望借机再次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苹果、联想、谷歌、微软等著名IT品牌,也再从硬件、软件等不同角度窥视智能TV市场。

    但是,智能电视的高速普及,就如同一个在飞奔的人总是来不及看清沿途的风景、或者容易由于一块洼地的突然出现而发生些状况,摔上一跤,扮演出众多看不懂的“囧态”……[详细]

 

苹果突防:彩电产业何以终结?

   2012年5月11日,《中国日报》报道了郭台铭在富士康上海新总部奠基典礼上的讲话。郭在演讲中称,富士康正准备生产苹果新的电视产品,富士康与夏普的合作工厂就是为这款新产品做准备。不过郭还称,苹果传闻中提到的高清电视产品iTV的研发和生产还没有开始。

    时隔半月之后,5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引用“知情人士”的表态,报道称,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的IDPBG事业群已经接到了苹果电视的订单,目前处于试产阶段。虽然报道中没有涉及更多细节,但是这一所谓“知情者”的表示,被认为是苹果彩电即将入市的最“明确”信号。

[详细]

本期责编:郑福华
联系:QQ 121841777(或QQ邮箱)
版权声明:投影时代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出品:投影时代平板电视频道
投影时代首页 | 平板电视 | 液晶电视 | 等离子电视 | OLED新型电视 | 高清播放器 | 家用投影机 | 高清吧 | 市场观察 | 新品快讯 | 专业评测 | 专题报道
关于投影时代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欢迎来稿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 2008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广告联系:010-82755784 | 010-82755685